扩张的货币政策(简述货币政策的主要类型及适用条件)

本文目录

  1. 简述货币政策的主要类型及适用条件
  2. 货币政策有哪几种
  3. 什么时候施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4. 为什么降低储存准备金率是扩张性货币政策
  5. 货币政策有哪些

一、简述货币政策的主要类型及适用条件


扩张的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类型:

根据对总产出的影响方面,可把货币政策分为两类:扩张性货币政策(积极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

2、具体内容:

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刺激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供给,以提高利率、抑制和消费,使总产出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3、措施: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的贷款。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第五,调整再贴现率。

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第八,常备借贷便利。

二、货币政策有哪几种

一般说三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通常是通过利率或货币供应的传导来实现最终目标,政策工具主要是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具有弹性好、灵活性强的特点,一年中可多次变更使用,但市场反应有一定的时滞。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降低利率来扩大信贷支出的规模和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投资和消费。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来减少信贷支出的规模和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投资和消费。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措施方面,则力图保证货币供应量或利率的稳定。

三、什么时候施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在经济发展速度降低或通货紧缩显现的情况下,为了刺激经济政府会通过央行增发货币或公开市场操作等增大货币的供应量给经济注入动力。

在经济过热或通胀预期日益明显的经济形势下(比如年初开始中国的经济形势),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导致的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货币购买力下降等的负面因素显现,政府一般会通过提高准备金率,发行央票回收流动性或提高存款基准借贷利率等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来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

四、为什么降低储存准备金率是扩张性货币政策

用一句话来概括,降准会释放出更多的资金进入市场里面,市场的资金会变得更多,资金总量会扩张,所以这就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什么是降准呢?

存款准备金率就是储户存款资金里面拿出一部分的资金放到央行这里,这部分的资金就是存款准备金,这部分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降准的意思就是下调存款准备金的比例,这就意味着储户存储到银行里面更少的资金会放在银行这里,而更多的资金则会被银行使用。

什么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呢?

扩张性货币政策就是提供更多的货币进入到市场里面的货币政策,而降准就是释放了更多的货币进入市场,所以降准是扩张性货币政策。

为什么需要有存款准备金呢?

当储户的资金存在银行里面的时候,银行会使用这些资金来拿出去放贷,从银行收取贷款利息,同时用这些利息来给储户发存款利息,但是储户可能随时会要求取走这些存款,而银行又把这些贷款完全交给了企业来运作,为了抵消这样的兑付问题以及维护银行资金流正常的问题,就需要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放到央行这里,由央行进行保管,一旦发生风险,可以及时进行兑付,缓解问题。

所以存款准备金存在的原因就是解决银行大规模兑付问题,让银行可以在特殊情况下进行兑付,维护金融行业的稳定,但是具体的存款准备金率还是非常重要的,大了可能会降低银行的盈利的问题,小了就起不到作用,和在菜里面加盐是一个道理,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是最合适的。

综上来看,降准就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其实降准这样的货币政策可以调节国内的经济情况,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候,降准就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五、货币政策有哪些


扩张的货币政策


可把货币政策分为两类:扩张性货币政策(积极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的一种,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和扩张型货币政策相反,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达到扩张经济的作用,是货币政策运用的一种。

免责声明:文章中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扩张的货币政策


猜你喜欢